星期一, 十二月 17, 2007

徐炜然(324):我国年轻人不懂得以礼待人

多读多看别人的作文,可以从中得到灵感,可以从中学习;如果更进一步的发现别人写作上的错误,那不更证明了自己的进步吗?
同学们,带着学习与批评的求学态度,阅读以下的作文吧。


徐炜然(324)


  有人说:我国年轻人不懂得以礼待人。我觉得这是值得令人关心的一句话。我虽然认为这是可忧的,但这句话还不完全正确。我国年轻人大半数都深悉做人处事的态度,而可能只有极少数的人,不熟悉如何以礼待人,而且,这也不能完全怪罪于他们的。

  我们不妨从几个方面来看,家长、家庭背景、学校等都会影响一个人的行为举止。家长,作为陪伴教导他们孩子的角色,对于小孩日后的行为有很大的影响。“孺子不可教也”是不存在的,父母会不会教才是问题所在。父母作为孩子的榜样,如果父母不以身作则,对孩子们的负面影响就不堪设想了。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应用在父母孩儿的关系上非常贴切。

  家庭背景亦是影响青少年行为举止的因素之一。试想想:一个在贫困的家庭长大的孩子,谁会更熟悉“以礼待人”这一回事呢?他们的分别不在于财富,在于父母陪伴他们的时间。贫困的父母在外的时间会较小康的父母多(老师按:为什么?),所以陪伴孩子的时间就会相对的少,他们能教导孩子正确做人处事的态度的时间亦因而少了。

  学校也是一个教导年轻人最重要的地方。年轻人在学校的时间极长,所以对年轻人的影响亦非常深远。举例说:一个很注重道德教育和一个不太注重道德教育的学校,从这两间学校所教出来的学生必然会截然不同。注重道德教育的学校所教出来的学生大多数会以礼待人,但,相反的,不太注重道德教育的学校所教出来的学生就不一定会晓得如何以礼待人。学校就如一个小社会,对年轻人的影响更不容置疑了。

  年轻人不懂得以礼待人的现象,对国家来说有许多负面的影响。首先,国家的形象将会受损。年轻人作为国家的希望和未来,连基本的礼仪也不会,将来要为国家服务,又从何谈起呢?其次,这也反映出我国教育制度的不够全面,还不够注重道德教育。单是这两个影响,就已经令我们知道,我们必须尽快的解决这个问题。

  所以,我们必须共同竭力去解决这问题,让我们的年轻人变得更为全面,更深悉做人处事的态度,推翻“我国年轻人不懂得以礼待人”的错误结论。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