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一月 31, 2007

练习听力-《星期五周报》口试话题

话题:

近年来,到外国游学浸濡,成了一种风气,从学校、报馆、旅行社都组织游学团。

学生一:
http://youth.zaobao.com/friday/audio/youxue_1.WMA


学生二:
http://youth.zaobao.com/friday//audio/youxue_2.WMA

《联合早报》有声朗读(31/1)

今天(31/1)《联合早报-爆米花》刊登的朗读文章是潘星华小姐的《巫顺昌》,各位同学可以到以下网址去聆听朗读。

http://youth.zaobao.com/friday/audio/pop_310107.WMA

另外,德明政府中学的江凌老师也做了导读,并附有题目,各位同学可以在听完朗读后,再回答问题。

记得,是在今天《联合早报-现在》版的第6页。

星期日, 一月 28, 2007

中一快捷华文第一课“您贵姓”的作业

  中一快捷华文的第一课是“您贵姓”,牵涉到姓氏的来源。我给同学们布置了一份家庭作业,要他们回去找出以下几个问题的答案:

1. 把家中祖父、祖母、外公、外婆、爸爸、妈妈和兄弟姐妹的中文名字写出来。
2. 三个常见的单姓。
3. 三个常见的复姓。
4. 三个历史上和他同姓的名人。
5. 自己姓氏的来源。
6. 最后,我要他们写出在做这份作业时所遇到的困难。


以下是一些学生针对第6题所交上来的答案:


我在做“家谱”作业时,遇到的问题是:

我在做“家谱”作业时,遇到的问题时不能用电脑找资料,因为我的爸爸怕我会玩电脑游戏。我的妈妈又不懂华文。所以,很难写她的华文名字。可是,刚好我爸爸回家了,他写了全家人的姓名,他又给我用电脑找资料。(李育伟105)


-我有很多学校功课,没有时间做“家谱”作业。

 (李老师按:华文作业不是学校功课吗?)
-爸爸妈妈每天都要工作,很晚才回家,所以我很难有机会问爸爸妈妈。
-我的妈妈不知道怎么写我的婆婆和公公的名字。
-我每个周末才去婆婆的家。
-我的电脑很慢,要浪费很多时间才可以找到要找的资料。
 (苏智辉105)


我在做“家谱”作业时,我发现我的电脑是不可以看华文的,怎么办呢?后来我到“谷歌”(Google)去,把找到的英文资料换成中文,才解决了问题。这样做很难,也用了不少时间。我以为明天就要交作业呢,所以我做到十一点才做完,人已经非常累了。但是,我还是很开心,因为我终于完成了这份作业。(陈诗杰102)
(李老师按:诗杰对待作业多么的认真,希望他能保持下去,其他的同学也应该以他为榜样才是。)


-爸妈很晚才回来。
-电脑不能找华文字。
-我要找书来看。
-爸爸不太记得婆婆的名字。
-很难找复姓。
-想不到和我同姓的古人。(李俊杰105)


我在做“家谱”作业时,遇到了些困难和问题。家里的电脑没有中文系统,我就决定到图书馆找资料。找资料时又遇到困难,因为有很多中文字不认识。但是,我仔细地看那些字,最后也明白它们的意思了。我认为网上难读的字应该有汉语拼音。(陈建铭105)


我在做“家谱”作业时,遇到的问题是:
-妈妈很害羞,不给我她的名字。
-电脑不能打华文字,不能找资料。
-爸爸和妈妈不愿写他们的爸爸和妈妈的名字。
-电脑不能看华文,只能看到“口”的符号。(陈俊彬102)


黄展稳(102)从维基百科网站(wikipedia)上整理了三页黄姓的起源、分布、堂号、黄姓历代名人,很有条理,老师看了非常高兴。


苏智辉(105)用手抄写了一页多的苏氏姓氏来源,引用了《苏洵族谱》、《魏书官氏志》、《元和姓纂》等书,洋洋洒洒,很有考据的架势,令我看了很高兴。哈哈。


陈诗杰(102)也整理了一页的陈氏起源,从上古追溯至后来南迁至新加坡、马来西亚、台湾等地的陈氏后代,作业态度非常认真。


方易捷(102)是用英文找的资料,列出来的也是英文字,对方姓有简单的介绍,可惜,没有中文字。


以上有列出名字的同学,对华文作业的态度是认真负责的,当然,他们的分数也要比其他同学“漂亮”的。哈哈。



星期三, 一月 24, 2007

风一样的擦肩而过-汪晋如(上海尚德实验学校)

感谢《赤道风》主编方然先生的应允,让我可以在这里转载纪延融汪晋如的文章。相信延融和晋如也不反对我转载他们的文章吧?这两位中国同学的文章都写得不错,同学们一定要读读看。





  飞,如风飞扬,飞过千山万水。

  心里喜欢着一个人,又不敢说,怕别人嘲笑……擦肩而过后,当我飞到了离他很远的地方时,才觉得自己是错过了,想飞回去,逆风了,又回不去。

  我问我的老师,爱到底是什么?老师让我去到稻田里一路走下去,不能往回走,去找一棵最好的,最饱满,颜色最金黄的稻子。我去了,回来时却什么也没带回来,老师问我为什么,我说,因为,一路走下去,看到了很好的稻子,又不能确定他是不是最好的,怕前方还有更好的,便过去了。老师却说,这就是爱。

  已错过的那颗稻子,不知是否是最好的,便往下走,过了很久才发现自己是错过他了。

  现见眼前的这颗饱满金黄的稻子,我是否还是疑惑着走过他的身边呢?我要摘下他吗?还是继续往前走?

  是啊,豪情满天下的走过他罢,他也只不过,不过,是一棵稻子罢了……

雨滴落下-汪晋如(上海尚德实验学校)


  我推开了门,是阳光,让她进我的屋子来,让我的屋子温暖些。


  一路走,不知是去了哪里,走过的地方,花都开了,草都绿了,树的枝叶也茂盛了,柳条垂下来了。风一吹,雨滴也飘过了我的肩膀。


  绵绵细雨,唤起的是我无限的思怅。


  雨滴落下,是因为离开地面太久,想家了。我有多久没有回家了?很久了罢。我只是在自己的那间小屋子里住了很久很久,像一个在森林里居住的绿色精灵。只是记得自己要为花儿草儿树儿牺牲自己,忘了离自己只有一厘米不到的天伦之乐。


  雨滴落下的一刹那,是回家时的悠长;是回家时的欢心;是回家时的快乐;是回家时的安详。


  心跳突然快了,步伐加快了,笑容洋溢了起来。


  是那一秒的距离,那一瞬间,我的脚尖似乎有方向了,是那里,家。

粉尘之恋-汪晋如(上海尚德实验学校)

我可以为你化成粉末而不让你发现。--引子


  我是一个美女。是的。这我绝不否认。当粉匠将我握在手中不舍装进粉笔盒时,我从他的眼中看见了哀惜,更看见了我的完美。那一刻,所有人开始叹息,叹息我只是一支粉笔。
  事实上,美丽不能代表什么。我只是一支白粉笔,和其它粉笔一样,将被装进盒子,送往各地的学校。
  我所在的盒子被拿上讲台时,我看见了他——一位年轻的男老师。很多粉笔都在叹息,叹息他们会被抽走,会化作粉末,会从这个世上消失。我却被他迷得——我轻轻地靠在盒壁上,哼着歌,期盼能被他抽走。可是,没有。后来的几些日子,我都靠在那里,我仍是那样,听周边的粉笔们叹息:自己会被调皮的学生踩得稀巴烂,然后去垃圾站。
  那天,改变了我命运的一天。他的课,我听他讲课,却听见,他说,这是他在这里的最后一节课了,他要走了,去其它地方,这节是告别课。随着他有力的手指在壁边一抹,我被高高地举起,在黑板上尽情地书写着他心中所有的恋恋不舍、所有的期望。我醉了,……直到下课,我一直在他手中,感觉到他手心的汗把我沾湿。
  “下课了吧,我该被他无意间扔向笔槽”,我想。
  “接着,像其他粉笔说的那样,会被学生们践踏到粉碎,再消失吧。”
  让我意想不到的却是他有意而不无心的动作——我被他放进口袋,带出了这个教室。
  是这样,他对最后一次的事物作留念的习惯把我带走了。我随他走了,出了教室,出了学校,离开了这个简陋的小镇。我随着他,去了上海这个大城市。我被他放置在窗台上。他的书桌就在窗前,他工作累了,一抬头就能看见我。
  他仍是做老师,气质仍如当年。唯一不同的是,他恋爱了。他有了自己所爱的女孩,他爱上了一个他从来见过的女孩。他,网恋了。
  明天,他就要去与那女孩见面。那女孩专程为了他从北京搭飞机来了上海。他临走之前不同往常地,在镜子前打扮了好久,穿了一件非常帅气的风衣,才急急地出门。我趁他不注意间,偷偷跳进他的衣服口袋里,随他去了车站。
  到了点,他却在茫茫人海中找不到她。他急了,手插进口袋里。我一热,被他抓了出了口袋。“咦?我什么时候把粉笔带来了?”他拿着只剩半截的我,在车站的墙上写下那女孩的名字,大大的,――韩晓韵。可爱的名字,他一笔一划用力地写着。我看着空气中我的身体化作的粉尘,我看见了她,美丽地笑着走来。写完,我被他随手扔在墙角。
  我只剩下一个小三角形的身体,被一只大脚踩得粉碎。

新加坡的颜色-纪延融(北京八中)

感谢《赤道风》主编方然先生的应允,让我可以在这里转载纪延融汪晋如的文章。相信延融和晋如也不反对我转载他们的文章吧?这两位中国同学的文章都写得不错,同学们一定要读读看。

    (上)

  又是一片片郁郁葱葱的绿色。
  夏日中正午的太阳炙烤着大地,同时也温暖地把金光射向每一个角落,在光明的另一端,投射出了一道狭长的影子。
  枝繁叶茂的雨树整齐地排列在道路两旁,在那一片茂密的绿色中间,知了在不知疲倦地叫着,阳光滤过叶与叶之间的狭缝,无奈地化为一片阴凉,阴凉中,巴士站牌边,有着慵懒的正在小憩的人群,衣摆在微风中轻轻地摇曳,身上没有覆盖在阴凉之中的一片被阳光晒得暖暖的,在他们身后不知何处传来雏鸟的呢喃,一切都在新加坡这个宁静的夏日中显得无比安谧与和谐。
  穿过树丛,在一扇窗户的旁边,有一个来自中国的男孩在拿着笔,手托腮,似乎在冥思着什么。
  我为了写一篇文章已经冥思了好几天了,他们说要投稿,故而我不敢怠慢,但事实上仔细一想,要写的东西实在太多太多,诚然已不知从何下笔。
  我抬起头,看到那边在专心致志打游戏机的朋友,恒与正在洗衣服的恒的妈妈,还有在屋子里安静写作业的恒的妹妹,宁。
  “喂,妈,明天穿什么啊。”一个男孩的声音响起,恒又在问同样的问题。
  “你等一下啦,等一下我给你配啦。”恒的妈妈回答道。
  “你快给我配啦!”
  “你等一下!”
  “不要吵啦,我在做作业!”宁的声音也在房间里响起。
  我为自己能够来到新加坡的这个家庭参与修学活动感到由衷的快乐。生活就应该如此有活力,这才会让每个逝去的日子变得充实而快乐。
  活力,对了,活力。
  活力,宛如照亮心房的一束明媚的阳光,让整个心赫然变得亮堂起来,进而,让你觉得你拥有无限的精力去做任何事。
  象征活力的光芒万丈的黄色,一下了亮堂了我的心房,将心中烘烤得暖洋洋的,蓦然感觉我有足够的热情与精力,正蓄势待发。
  说起来,似乎热情也是一些人所拥有的,并且在我身上得到了体现呢。我转过头,望着窗外连绵的雨树,我出神地陷入了回忆之中。记得在恒的学校,SJI的小山坡上,也是有着如此多的雨树的。
  记得第一天到恒的学校,是在早上五点四十五分,天还没有亮,夏夜的静谧仍然笼罩着这个国家。学校也是静寂无声的,除了风掠过树梢时发出的飒飒响声,还有在树丛中不知名的虫儿鸣叫声,整个学校显出一种特有的庄严。我当时不由得赞叹,毕竟是教会学校,果然有所不同!
但这种气氛在第一个同学到来的时候被打破了,在我们站在学校的高台上时被打破了,在我认识本次在新加坡的修学伙伴——恒的时候被打破了。
  热情,那种火红的、炽烈的感情,与我所了解的同学有所不同的热情,那种积极的、阳光般的温暖,表现在第一个同学主动向我问好,表现在台下的那些为我们的到来而雀跃的同学们身上,更表现在恒那种大方的谈吐中。
  恒看上去酷酷的,瘦削的身材,立在头顶的爆炸式发型等,都以一个完美的侧面,证明了他的不平凡。
  于是我们聊起来,从互相的名字聊到传统,从传统聊到国庆,我们好似多年不见的老友一般无话不谈,第一次见面,便忘记了时间,直到老师喊停,我们才从彼此构建的话题中回过神来。
  那个时候,真的是很美好的时刻啊。
  (下)

  海风轻轻吹拂着我的脸。
  站在金黄色的沙滩上,头顶着强烈的日光。向远处望去,海天在遥远的地平线连成一片,海鸟如数道银影从天空划过,天空湛蓝得没有一丝污点。转过身去,在玩沙的恒和宁之后,是一排椰子树,排列得整整齐齐。
  向前走去,让海浪抚摸着我,我聆听着大海的声音,海浪拍打起来。
  扬起来。
  拍下去。
  扬起来。
  拍下去。
  好似感受到海跳动的脉搏,在我心里荡起一圈圈美好的涟猗。
  那是在圣淘沙,充满着淡青色与蓝色之海彼此的纯净沙滩。
  不过最美的还不是海,在圣淘沙的那个梦境般的夜晚,一场由光与影,喷泉与音乐共同演绎的梦幻表演,真正深深地印刻在我的脑海中。
  喷泉我着实有看过,但是我从没感受到过如此美妙的喷泉。一阵动人的旋律中,两侧的泉水一瞬间涌上来,共同形成了一道光洁的水幕,从水面上又蓦然射出几道彩光,射到水幕上面,一只活灵活现的卡通小猴便在水幕上蹦蹦跳跳了。
  它将我们带入了真正的圣淘沙的世界。灯光打在水幕上而成的鱼在落水的一刹那溅起的水花,直叫人担心会落到观众的身上;一会儿,水幕上又出现了很多海底生物在那里飘浮。光与影在水与水的交接处融为一体,然后又重新分离,水随音乐翩翩起舞,在水的前方,伴随音乐的高潮喷射出火舌,为与水在游离的光所停留的短暂的完美曲面上交织。
  一切一切,都在诠释着一个紫色的梦幻,在那童稚的、和谐的梦想舞台上,尽情地演绎着天真与美好的绚丽。
  绚丽是一种美好事物的极端升华。兴许真正的绚烂仅是昙花一现,但铭记在心中的却是永恒的回忆。
  还有那更为绚丽的一晚。
  空气凝固了,那里蓦然变得异常安静,所有的人都目不转睛地仰望那漆黑的夜空,大家急切盼望着的是新加坡国庆难得一见的烟花表演。
  一个礼花爆上半空,在空中化为闪烁的星点,如天女散花般,缓缓地飘落大地。
  接二连三的礼花好似接到命令一般飞向半空,都连续地化为照亮夜空的火花。
  整个天空被辉映得五彩斑斓,好似它下方的这个不夜城一样,色彩鲜艳而繁多,令人目不暇接。
  光在一瞬间全部释放出来,天空与城市的一切,都变得如画一般绚丽多彩。
  那洒落人间的光带与星辉,都变为过眼的尘埃,落进下面荡漾着的新加坡河,化作永恒的思念与回忆。
  天空中,太阳射出一道光,挥洒在我前方的书桌上,停留在文章的标题处,映出一道绚丽的彩虹。
  我沉吟片刻,在标题处写下了六个字——新加坡的颜色。


联合早报:江凌老师的“阅读补贴”有声音了

  根据《联合早报》的报导:从本月17日开始,只要上网(http://youth.zaobao.com/friday/popcorn.html),就能听到专人朗读《阅读补贴》的文章。听朗读的同时,再根据刊登在《爆米花》上的题目作答,同学们的理解问答的能力将大大地提高。

  《阅读补贴》栏目每星期摘选一篇早报的好文章,由德明政府中学华文科主任江凌老师出题,测试学生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江老师认为,《阅读补贴》“有声”,解除了学生的阅读障碍,让他们把更多精力放在理解上。

  以下是这个星期和上个星期的文章,同学们记得练习呀。


豆腐穿针孔 17-01-2007
http://youth.zaobao.com/friday/audio/pop_170107.WMA


救人 24-01-2007
http://youth.zaobao.com/friday/audio/pop_230107.WMA

星期二, 一月 23, 2007

2006年12月份(第66期)的《赤道风》出版了。

  2006年12月份(第66期)的《赤道风》出版了。



  如果你想知道别人怎样写文章,作家们的文章为什么能写得那么好;如果你想多接触文艺作品,想拥有一本,那就赶快问你的华文老师,向你的华文老师购买一本回家慢慢看吧。


  《赤道风》是季刊,一年只出四本,是我们新加坡一本历史悠久的文艺期刊(1986年4月创刊)。



  这一期的内容丰富,其中有一篇《新加坡的颜色》,是去年八月来我校交流访问的纪延融同学写的,他是北京八中的学生,我校负责招待的是杨宇恒同学。是宇恒全家的热情招待,使他写下了这一篇感情丰富的文章,留下了他对新加坡的美好回忆。延融当时对宇恒的妈妈说,文章写好后,要请她当第一位读者。所以,我相信,延融这篇文章应该是献给她的。希望宇恒一定要买一本,送给妈妈,这应该是延融最好的感谢礼物了。也要感谢八中的刘慧敏老师,是她挑出这篇文章,并要延融一再修改至最好为止,才转来给我。

(附上纪延融同学的两张照片)


  另外我介绍的三篇是上海尚德实验学校的汪晋如同学写的。我没有见过这个小女生,是她的妈妈托我投稿的。我觉得这女孩很有想法,文笔不错,乐得推荐。



  其他如赵萍的《与曹雪芹合照》,写下他听了梁竞西博士(如果没错,梁博士是新加坡第一个复旦大学毕业的文学博士)演讲后,对我国中华文化水平的感叹;黄今英《女皇镇“新路”忆旧》,历数女皇镇的发展过程,还谈到到当年轰动的双抢大盗伏诛事件;陈伦新的《补牙》,令人心有戚戚焉;朵拉的《最后一次》,中三快捷的同学不妨和第三课的《永远的蝴蝶》配合来看;如果要知道怎样写“读书报告”、“阅读评论”一类的文字,可以参考林琼的《刘星的<不忍卒读集>》、赖世和的《谈诗情、品诗味》、寒川的《爱的诗篇》、钦鸿的《一凡微型小说赏析》、静心的《<爱心树The Giving Tree>读后》、程光炜的《从戏剧性的角度看――周瑟瑟诗集<卡丘卡丘>序》等。当然,新诗有的是,故事有的是,散文有的是,都值得我们一一去品赏。

  方然先生今天刚把书送来学校(可惜我们都在上课,没有机会见面),我晚上就赶紧翻过一遍了。书中的文章都是作者们的心血,总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杨老师说中二高级华文班的同学今天就向她抢购了8本,看来除了杨老师过人的魅力外,我校学生对学习华文的态度还是积极的。:)

星期日, 一月 21, 2007

四川广汉三星堆文物来新加坡展出


             商代青铜面具 (四川广汉三星堆出土)



  这是所有新加坡人不能错过的一个重要展出!

  “千古奥秘:中国三星堆特展”将于一月十六日至四月十五日在我国举行,为期三个月,由亚洲文明博物馆与中国四川省文物局联合主办。展览将呈献一百零三件稀世文物,它们可追溯到三千二百年前神秘的古老文明,其中包括青铜面具、头像、礼器、玉器和金器等一级品二十件。展品主要来自三星堆博物馆。

  三星堆文物自出土以来,引起国际各界的浓厚兴趣。曾经举办三星堆文物展览的着名博物馆包括大英博物馆、台北故宫博物院、华盛顿美国国家美术馆、纽约古根汉姆艺术馆、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悉尼新南威尔士艺术馆和瑞士洛桑奥林匹克博物馆等。

  亚洲文明博物馆为配合展览,还邀请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陈显单和成都博物院副院长蒋成举办两场研讨会,分别探讨三星堆遗址的发现与发掘、金沙遗址与古蜀文明。
(新闻与图片转载自“三星堆博物馆网站”:http://www.sxd.cn/main.asp#)


  今天的《早报星期天》有庄永康先生一篇介绍三星堆文物展的文章“考古帮助我们认识自己”,值得大家一读。

                青铜大鸟头


             青铜纵目面具

中国“读者网”开通了!

  中国发行量最大的期刊《读者》杂志,刚刚开通了自己的网站,进入网络媒体领域。

  开通的“读者网”又称为“读者的网上乐园”。该网站目前已设美文、人物、情感、言论、哲理、幽默、漫画、艺术、在线投稿、杂谈随感等栏目。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读者》杂志的发行量已位居亚洲第一、世界第四,去年更已突破千万大关。在中国,它每本定价人民币3元,是随处人手一册的刊物。

  “读者网”的网址是www.duzhe.com。我已经做了链接,就在版头的右手边,只要按一下,就转去它的网站了。

  《读者》是一本内容丰富的文摘式半月刊(另有一种是“原创版”,属于月刊形式),有许多值得一读再读的好文章,希望同学们能经常去看看,扩大自己的阅读量,加强自己的中文能力。

星期四, 一月 18, 2007

中一新生选课外活动(六)



中一新生选课外活动(五)






中一新生选课外活动(四)






中一新生选课外活动(三)






中一新生选课外活动(二)






中一新生选课外活动(一)

  今天是我校中一新生参观校内各类课外活动的日子,除了运动项目已经各自举行完毕外,今天是制服团体及学会的公开招生日。这么重要的日子,各团体负责老师及学生领袖们当然不敢掉以轻心,各自打起精神,企望展现最好一面,让中一新生留下难忘印象,并在他们的挑选表格上写下这个团体的名字........
  就让我们来看看一些活动的记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