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三月 23, 2006

报章报道∶你赞成艺人为电视筹款做特技表演吗?为什么?-谢颂杰206TDP

这篇作文我等了两个多星期才收到,真是望穿秋水,颈项都变长了!


  读了这则报道,我觉得艺人不应该为电视筹款做特技表演。

  首先,我觉得艺人所作的特技或表演实在太危险了。艺人们必须冒着生命危险去进行这些表演,比如说,其中一个表演就是把艺人锁紧在水里面,而另一个艺人必须寻找锁匙,然后跳进水里,游到深处,为困在水里的艺人解开手上和脚上的锁头,艺人才能逃到水面,这样任务才算完成。万一无法及时把困在水里的艺人救出来的话,困在水里的艺人就会不够氧气,然后有可能失去性命。

  其次,艺人们的专业是演戏或主持节目,而不是马戏团的表演者。平时艺人都很忙,天天都要拍戏,他们都很累了,但这些筹款活动还为他们加上额外的负担,使他们几乎喘不过气来,许多艺人也因此而病倒了。

  我觉得在筹款活动中,请艺人表演是因为要筹得更多的款项。如果观众喜欢某一位艺人,他必然会打一通电话去支持他,也可能多打几通,用这样的方法就能吸引很多人打电话捐款了。

  最后,我希望在艺人表演时,有关当局必须要为他们做最好的安全措施,这样才能减低艺人受伤的可能性。不过,艺人的表演最好不要过于危险,筹款归筹款,不要牺牲我们的演员,他们是靠演艺过活的,不是用生命。

星期一, 三月 20, 2006

解惑篇――仅以此诗,给所有我疼爱的学生

时逢假日,稿件无来源,“斑竹”实难为。无奈,以旧稿搪塞,亦余师生互相观摩之本意也。


九零年十一月二十八日
我沿着南北大道满眼的苍翠
出威省循怡保南下
造谒呼唤我而我尚不知何处的静修地
吧生河水百年混浊
一如我心中的迷惑
我遂伫足
静候老城的开示


九一年十二月一日
我与你们第一次见面
再负人师与经师的重责
殚精尽心
于授与受之间寻求线索
二年后若有所悟
我遂离职求去
以满腹的理想
不敢受困于童真之间
灯下辞职信一句一段直至终句
轻声细诵
然竟不知何故
无以解我心中之恸!


我用岁月规划出现在
你以长大堆叠起未来
相处二年,夜夜挑灯,无非争出头!
楼花落尽
雨季再起
回顾客居小窝,空留去思满楼
冥冥之中心灵的呼唤再次响起
于是狠心引袖
九二年的冬至
我孤身再起
入马来亚大学
据说当今举国智者的源地


壮士断腕必有所为
我衔感觉之命前去
一如当年独赴台北
受四书、小学及诗词
一般的义无反顾
“般若波罗”就在彼岸
渡与不渡
就在我手中之杖
在惊叹与叱难声中
是否依然潇然扬起

星期一, 三月 13, 2006

如果一切能够重来--小玲



第一次读到小玲的这篇作文,差点感动得哭了。写得很好,淡淡的笔调,平稳的叙述,所有的感情一直到最后才喷涌而出,甚具感染力。征得她的同意,把作文转载在此,供我校同学参考学习。谢谢小玲。



  我是一个七十多岁的糟老头子,苟全在这个世界已经够久了。在我的一生中,犯了许许多多的错误,受了数不尽的苦楚。可是,却有一件事,让我屈辱的活了下来,忍受这个世界的孤独与寂寞。它深深地改变了我的生命!每次想起那件往事,心里便充满了无限的遗憾和自责!

  那年我四十七岁,有一个美好的家庭:关心我的妻子,一个美丽可爱的女儿。女儿那时还小,才十岁。那是我人生最痛快、最感到幸福的时光。但,转眼间,一切都改变了。世界经济大摔跤,各行各业惨淡经营。不久后,我就被欠债累累的公司炒鱿鱼了。这个令人悲恸的事来得太过仓促,令我手足无措,目瞪口呆,不知怎么办才好。那时,想找份工作难如上青天,四十七岁,不比年青人有活力,怎能跟他们竞争?再说,学问比我好资历比我深的人都在到处找工作,什么时候轮到我?

  日子在一个月接一个月中转眼过去了。找工作犹如在海底捞针,看尽人家嘴脸的日子令我受不了,我只好逃避现实的去买醉了。每天例行公事的悠晃找工作,晚上就去喝酒,半夜十二点过后才会回家。等在家里一筹莫展的妻子劝我振作点,但我已经斗志丧尽。我已找不到前进的方向,也找不到自己的尊严。不久,家里的储蓄都用光了,但我已成了标准的酒徒,举债买醉,也在所不惜。家里没有食物吃,终日以泪洗面的妻子已患上了精神忧郁症。在一个我烂醉如泥的凌晨,她抱着女儿,从十楼的窗口一跃而下,从此脱离了我带给她们的无尽折磨。

  被破门而入的警察弄醒后,我也终于真正的清醒过来。但一切已经过去了,时间在我扑向血泊中的妻子女儿时,永远的静止了!

  我只能一再的责怪自己的懦弱与无能!如果一切能够重来,我一定会力图振作,哪怕做一份低贱的工作,也要让我的妻子女儿有活下去的勇气!如果一切能够重来,我一定会珍惜我身边的每一个人!

  如果一切能够重来…………

新闻简讯(一)

  Blog 本来称为“网络日记”,后来跟着中国走,翻译成“博客”。不过,台湾的译法却是“部落格”。据最近报导,两岸三地不约而同的采用了“播客”,代表了第二代的来临,美其名曰“博客”的升级版(upgrade)。凡我族类,不可不知。(080306新闻)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许多大家都曾大量的使用文言文,然后才成为白话大师,如茅盾、郭沫若、徐志摩、梁实秋、鲁迅、胡适等人。所以,余光中说:“文言文吃进去,可以吐出很好的白话文,就像桑叶变成蚕丝。”我们现在上华文课,已经不要求上文言文了,究竟是不是我们的损失呢?公孙笑先生说:“大多数中国人看不懂文言文,英国人何尝不也有同样的烦恼。乔叟和莎士比亚等古代作家写作时所用的语文,算是西方的文言文。英国人今天读400年前的莎士比亚名著,都得借助于大量的注释,而读600年前乔叟的作品,更是非得靠‘翻译’才看得懂,却没听说过英国人鼓吹少读少学自己的文言文。”诚哉斯言!这和有华人鼓吹不学华文有异曲同工之妙!(120306公孙笑《桑叶变蚕丝》)

  听说近来有些hip hop流行音乐歌手向传统戏曲取经,把中国古代戏曲融入作品里,如周杰伦的《东风破》、陶喆的《Susan说》取自《苏三起解》、王力宏的《在梅边》把白先勇改编的汤显祖作品《牡丹亭》里的唱白和人物写了进去等等。这好像很有趣,应该找来先听为快!………谁有???(120306公孙笑《桑叶变蚕丝》)

  据说,有手机短讯曰:“虐待猫,坐牢三个月;挥拳打女人,罚款一千。给你选,踢猫,还是摑一个惹你生气的女人的耳光?”

  新加坡报业控股集团宣布将出版一份免费华文报纸,这份早晨出版的报纸将在6月1日面市,并在地铁站、办公楼、大专院校及一些购物中心免费分发,也会免费派送给特定住户。报业控股发表文告说,新的免费报纸每星期出版五天,从6月1日起,读者每星期二至六将能阅读到这份内容轻松、版面清新、语言活泼易懂的报纸。(090306新闻)

  教育部将设立一所新学校,为无法从主流教育制度中受惠的学生制造一个更适合他们的升学环境。教育部说,我国每年都有部分学生因为学习缓慢,无法适应教育进度而面对辍学的抉择。单单去年,小学离校考试不及格的学生就有1100人,当中12%或130名应考生是第三次不及格。不少这类学生在重修小六时选择退学,即使是辛苦升上中学的人,也有不少难逃辍学的命运。
  目前,我国共有两所职业专科学院——圣升职业专科学院(Assumption Vocational Institute)和芽笼士乃职业培训中心(Geylang Serai Vocational Training Centre)——为小六会考三次不及格的学生和中学辍学者提供两年的职业培训。这两所职专现各有约350名学生,但辍学率高达60%,不到一半的毕业学生继续升上工艺教育学院。
  不过,小学和中学的辍学人数正在下降。每批学生当中没有完成中学教育就辍学的人数已从2003年的3.6%下跌到去年的2.6%。但这表示,同龄学生当中,每年仍有1200人辍学。对只有人力资源的新加坡而言,这个数目还是挺高的。
  教育部长尚达曼昨天在国会拨款委员会辩论教育部的开支预算时宣布,当局明年将开办新的北烁学校(NorthLight School),帮助这群学生。预计学校初期可容纳600名学生,最终可容纳1400名学生。
  北烁学校将采取三年制,比现有职专的两年制多一年,这意味着学生有更充裕的时间学习。教育部将同小学校长和社会发展、青年及体育部合作,为这群学生及家长提供意见,帮助他们做决定。(090306新闻)

  家长的责任有三个层次,一是发现问题,这点每个家长都会;二是妥善地解决问题,大部分家长都在往这个方向努力;三是防微杜渐,作好教育和铺垫,尽量减少发生问题的可能。(崔东红:《也谈家长的责任》060306)

  老师是否应该把手机号码给学生,方便学生联系?你说呢?

  为什么一定要穿校服?为什么校服一定是要白色的?你知道为什么吗?

  又见虐待女佣事件,那是因为我们“歧视外人”吗?请看丁潮090306《新加坡人“歧视外人”》及100306社论《善待女佣是基本人文素养 》。

  台湾旅美导演李安凭《断背山》(Brokeback Mountain)夺第78届奥斯卡最佳导演奖,他是获此殊荣的第一个华人和亚洲导演!

情难寄

      


  “一往情深伸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红字小笺,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朋友自遥远的国度捎来这半阕词及一封长信,诉说她这两年来的教书生涯及感触,而她更说:“谢谢你,这几年来你成了我谢绝一切‘相亲事宜’的挡箭牌。反正家人都认识你,而你又曾多次来访,所以…………”信看完了,但深深的悸动与无穷的思念,却才慢慢的升起、扩展而泛滥。

  当年她是班上屈指可数的“超级强手”之一:书读得比别人多,记忆力强,文笔流畅且言词锋利,是班上同学又爱且忌的人物。大学第二年,我当上班长,而她是我的副手。平庸的我,很多事务都必须依靠她的协助与当众的宣布,才能应付那来自四面八方、学识与口才都令我“胆跳心惊”的同班同学。也因为这样,我们及几位比较亲近的干部群,慢慢的培养出深厚的感情。

  我到这遥远的地方念书,除了对中华文化的热爱,也希望对这里的风土人情有更深的了解和接触。因此,每到假期,背包一上肩,往往要等到开学后才能再见到我。也因为这样,班上很多同学的家便成了我旅途中的歇息处。我尤喜欢到她的家,纯朴的小乡镇,有弯弯小小的巷子,有乡下人家的热情招待,更难得的,是她母亲烧得一手好菜,常在我三餐时有时无的徒步旅行中,替我补补身,解解口馋。去了几次后,她全家大小亲戚邻居,也认识了也熟悉了,更时常在回大学的旅程上,搭他们的便车,省下了一些旅费。

  我们一直是很好的朋友,她习惯上称我为大哥,我也乐得多了个小妹妹。其实,班上很多人都叫我“大哥”,工作了多年才再升学的我,平均年龄比班上同学大了四至五岁,不想认老也不行。也因为生活经验较同学们丰富,无形中成了同学们倾诉及解决问题的好帮手。她和几位小女生,烦闷或感情上受到了挫折,都会自动的来找我聊天,我也识趣的安静的听她们把话说完,然后提出自己的看法,然后带她们去吃冰、逛逛街。久而久之,一起进餐、吃冰及逛街,便成了我们的特定节目;有时两个,有时数人,逐渐自成团体。

  时光飞逝,毕业了,各自到被分派的学校任教。可是,依赖我、找我聊天的习惯依然不变。无论多远,她们仍会找机会成双结群的来我任教的乡下拜访我。一直到两年前回国后,才改成了书信的往来。

  看着她们成长,为感情的事而烦恼,替她们分忧,却从没想到,我最后竟被“利用”为“拒绝出嫁”的挡箭牌!

  深夜忆往,扪心自问,四年的共同生活,我无时无刻不被她们的活力与才貌所吸引。可是,惯于流浪的我,有我的方向和理想,不容许自己把感情留在异乡。因此,我从不把心中的感情泄漏,由始至终,与她们相处如兄妹。“冷雨敲窗不可听,挑灯夜读《牡丹亭》;人间亦有痴于我,岂独伤心是小青!”于是,拣石、篆字、提刀,夜凉如水中,我用细碎的切刀法,刻了一方“情难寄”,盖在已提了原词的信笺上,寄去于她。我想,她会明白。

星期六, 三月 11, 2006

菩提

有一个梦
从盘古演到机器人
没有人知道
在梦中负伤
的梦呓者,只为那一个梦
一个飘渺的梦境,走几千里
还不见郢城,也不见台北
十年以后
能否就拈一叶菩提
献向西南?

(这时你也该睡了
躺下成一串梦寐
不知你阖起的长睫
是否根根指向东北?)

采一叶菩提
让它在浊水中
缓缓蜕化
成一片叶骸
就夹在乐府里
让相思深深烙在
向上交织的脉络上吧!
再挑一张最耐看
耐看的航空信封
把乐府寄给西南

这该是多无奈的距离
在你梦中
在我叶中
相思是繁密的菩提,在空中

星期二, 三月 07, 2006

报章报道:越来越多家长以金钱或礼物来奖励孩子。谈谈你对这则新闻的看法。-林君鸿 (203) TDP

  根据报章报道:越来越多家长以金钱或礼物来奖励孩子。读了这篇新闻后, 我个人不赞同家长的这样做法。

  追究这类做法的起因,无非是家长要孩子在考试中得到好成绩,便用金钱或礼物来“激励”他们。这样一来,孩子有了“奋斗”的目标,就会用功读书,考取好成绩。

  我反对家长的这种做法,因为我认为读书毕竟是学生应该做的事,并不是为了金钱或礼物。若家长总是给孩子这些鼓励的话,久而久之,孩子会因为奖励而读书,并因此而考到好成绩,但是,若有一天没有了金钱或礼物的奖励,孩子还会不会努力呢?我相信,学生一旦失去了礼物或金钱的奖励,就会像枯萎的一棵树,慢慢地干死。

  再说,家长也不应该长期这么做,因为家长是不可能奖励孩子一辈子的。一旦孩子习惯于这些奖励,那些礼物或金钱仿佛变成了毒品似的,孩子没了它就不会自动自发,长大后到社会上工作时,就只会凡事观望,见机行事,投机而取巧。

  最后, 我认为家长若继续这样做的话,孩子会变本加厉,要求会越来更多。最后,家长有可能没有能力达到孩子的要求,导致孩子无心读书,无法考到好成绩。这样,不就影响了孩子的长期发展吗?

  依我的看法,我认为父母应该偶尔才奖励孩子,只有在孩子考到非常好的成绩时才奖励他们。我也认为家长应该在孩子考完重要的考试后,带他们出去吃饭或游玩,在精神上鼓励他们,并让孩子可以放松。家长要预防不让孩子常常得到奖励,以免宠坏他们。

  综上所述,我在此呼吁家长偶尔才给孩子们物质上的奖励,以免孩子养成凡事要求回报,凡事要求奖励的性格,进而造成错误价值观的产生。

星期四, 三月 02, 2006

报章报道:越来越多家长以金钱或礼物来奖励孩子。试谈谈你对这则新闻的看法。-黄禹涵(204)TDP




这个题目是给中四快捷华文班练习的,但我也给了中二高级华文班的同学练习。这里会陆续的选择几篇刊登,同学们不妨和中四同学写的比较看看,两者之间在内容上和文字的表达上是否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根据报章报道:越来越多家长以金钱或礼物来奖励孩子。我认为这是个很不好的奖励方式。

  家长会奖励孩子,大多数是希望孩子能因有奖励而努力学习,考到好成绩。另一种想法是既然孩子能为父母争光,奖励他们是应该的。可我认为,这种想法还是值得商榷的。

  父母的这种行为虽然在短时间内会对孩子有效,使他们为礼物而努力。但长期来看,孩子便会对读书的意义失焦,认为读书是为了得到奖励的回馈。这种偏差的想法会对孩子的行为思想有害。当奖赏没有了,孩子便会失去前进的目标,认为没有必要再努力学习了。推动力的失去,会令他们的成绩一落千丈。大家应该都要知道,读书应该是为了将来的前途着想,而不是因有奖赏而努力。

  父母不应该让孩子知道有奖赏,而应在特殊情况下,比如孩子的成绩优异才奖赏他们。这才是正确的方法。孩子在这方面就会有所激励,有所期望,但又不会对奖励的意义有所误会。

  再说,如果给孩子太多的金钱和礼物,孩子只会花更多的时间和心思在所得到的礼物上,分散了他们的温习时间,这样便会使成绩退步。孩子考不到好成绩时,父母不应该再以物质来引诱他们。父母应该鼓励孩子,让他们感觉到家人在背后的支持,使他们一直努力下去,使孩子感到家庭的温暖与支持。

  读书是每一个学生的责任,因此我不赞同用金钱或礼物来“勉励”孩子读书。读书是为了个人自己的前途着想,是为了增进知识而不是为了得到礼物,拿到更多的金钱。所以,我不赞同家长们的这种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