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十二月 21, 2006

访苏州十中笔记

                (读书郎)


  我想,拜访了苏州市第十中学后让我一再咀嚼的,是十中柳袁照校长常挂在嘴边的三句话:“质朴大气”、“真水无香”和“谛听天籁”。我尝试从柳校长的著作中了解它们的含义,体会和反思,从而关照我们的不足。

  根据柳校长的“官方解释”:以瑞云峰象征学校百年办学的精神,将这种精神发展为校园之魂、教育之魂。因此,把瑞云峰升华为一种教育精神,这就是“质朴大气”的瑞云精神;把瑞云峰凝结为一种教育风格,这就是“真水无香”的教育风格;把瑞云峰净化为生命的意义,这就是“谛听天籁”的教育理想。

  这就好像我们办校的vision & mission了。

            (西花园的壬申石刻)

  何谓“质朴大气”的瑞云精神?大气者,大师引领之谓也;大气者,大志也。以一流的校友引领,培育学生之大志,让学生时时处处浸润于质朴大气的氛围之中。“质朴大气”也叫“书卷气”、“书院气”、“书生气”。校园散发一缕缕文雅气典雅气,像山中的清泉、像林中的月光、像诗画中的境界,就是“书卷气”;营造一方教育的净土,让校园充溢学术气。在学术背景下、师生互动中创设一种深厚的庭院深深的教育境界,就是“书院气”;培育一种大气的书生意气,有一种凌然之气。胸怀大志,朴实耿直,心静如水,就是“书生气”。在这种氛围底下,老师和学生在为人上和为学上,就能质朴大气,反璞归真,学做真人了。

  “真水无香”是一种做人的境界,也是一种美学境界。要达到“真水无香”的教育境界,就要达到自然、清澈、广阔无垠的做人境界,就要做到超越功利、超越名利的教学境界。老师和学生要做到“做真人、办实事、不张扬、不做作、不假饰,默默无闻、无私奉献、勇于追求”,一切应自在、自觉,既不急功近利,又能绝对负责,面对实际,讲求实效,不摆架子,不追求形式,以每一个学生为本,以一颗平常心,铸造高尚的学品、人品和师德。

  “谛听天籁”是以自然界为本,以大师为本的办学理念。风声、鸟声、月光下林子里的流水声是天籁,校园里学子朗朗的读书声、伟大的哲人与智者的教诲之声也是天籁。从教育的境界过度到人生的境界,让古典的校园、无声的天籁、瑞云峰的石隙石窍、百年银杏飒飒的树叶声,配合元培楼、子冈楼、时璋楼、泽慧楼、太炎楼、一麐楼、孝通楼、政道楼等那些大师们的箴言(教育家蔡元培、名作家彭子冈、生物学家贝时璋、物理学家何泽慧、近代国学大师章太炎、民国教育总长张一麐、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汇成天籁之乐曲,也是人间最美的校园韵语。(按:章太炎、蔡元培、李根源、竺可桢[中国气象事业奠基人]等都曾是校董;胡适、于右任、竺可桢、汤国犁、洪深等曾在此教课;费孝通、王明贞、何泽慧、杨绛、陆璀、李政道等都是校友。更何况,两百多年前,这里的苏州织造署还走出了一个曹雪芹!)

  苏州十中是一所拥有近六千名师生员工的百年老校,在瑞云楼大厅有三块用篆书写的砖刻,一块是“名园办名校,名校育名人,名人办名校,名校彰名园”(办学本质,历史传统);一块写着“质朴大气,书卷气、书院气、书生气”(办学风格);第三块写的是“以人为本,多元化、本土化、精品化”(办学理念)。



(苏州织造督理德寿撰文,著名书法家何绍基书写,立于清同治十一年(1872)的《重建苏州织造署记》碑文,现位于多祉轩内。)


  笔记做到这里,我也想到我们自己能做的,已经做的,和应该做的:

1 在教学设备上加强,凸显名校的优势;在校园环境上改造,使之和SJI的传统更靠近。

2 加强学校传统的宣扬和研究,把校园景观和学校历史有机的结合起来。

3 强化教学,试验各类教学教法,好像现在正在进行的UbD和DI教学模式。

4 提倡教学研究的风气,要留下记录;鼓励教师之间的观摩学习,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苏州十中,百年探索;而圣约瑟书院更有150多年的历史,能发掘借鉴的,不也更多吗?共勉。



  为宋代花石纲遗物的瑞云峰,瘦、皱、漏、透,与苏州留园的冠云峰、上海豫园的玉玲珑齐名,合称三大名石。瑞云峰又和拙政园文徵明手植的紫藤、环秀山庄的假山、光福罗汉院的清奇古怪的古松,合称“吴中四绝”(李根源评语)。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